从小喜欢画地图、爱动物、写诗歌……在这些和考试成绩毫无关系的兴趣里,他们找到了探索和创新的乐趣,也在日后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8月18日,上海书展期间,古生物学家周忠和,数学家、诗人蔡天新,理论物理学家李淼在“我们小时候”科学家系列新书发布会上,畅谈童年时的教育对人生的影响。
“我们小时候过得又苦又甜,虽然物质条件比较艰苦,精神上却很放松、舒展,可以充分地自由生长。”回头看自己的成长经历,三位科学家纷纷表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别一味地“卷”教育,应该给孩子一些随心所欲的自由。这也正是几十年后,他们依然保有和孩童一样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奥秘。
“不务正业”的童年,松弛感满满
先来听听科学家们的分享。那些“不务正业”的儿时趣事,启迪了他们的科学思维。
蔡天新的童年在浙江台州度过,与山海为伴,在多个小村镇之间漂泊,然而,有限的生活空间与物质条件并没有限制他的好奇心与探究自然的热望。
在他的新书《海边的男孩》中,蔡天新直陈,小时候出于好奇,用头发“检验”沥青的黏度,结果,沥青粘在头发上,取不下来了。最后,他只好用剪刀把粘有沥青的头发剪下来。一个月之后拍毕业照,他的头发仍没有长全。于是,这张毕业照,就成了一位数学家童年好奇心的最好“证据”。
周忠和也在农村长大,小时候与狗、鸟儿、兔子、田鸡、蚕、知了等小动物之间的趣味故事,也被他写进了新书《一个人的万物起源》的“动物篇”。从乡村生活的自在烂漫,到自然万物对自己的影响,点点滴滴都融合进了故事之中。而正是这份对万物的爱,也成为了他后来走出农村、向外求学的源动力。
李淼小时候不爱说话,常常独自玩耍,长时间观察水流、鱼类和其他自然景象。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他构建了一个心灵的避风港。渐渐地,他在自己的头脑里搭建了一个与现实不同的奇妙世界。
李淼在《童年的小宇宙》的新书中,记录了他在苏北涟水县度过的童年和少年岁月。从棉织厂的生活日常到东北大宿舍的邻里温情,再到与外婆相处的温馨记忆,这些生活片段不仅构建了李淼个人成长的背景,也映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
三位科学家钻进回忆里,谈着自己的成长经历,既有从生物、物理、数学等角度看待世界的眼光,也有对文学、文化的诗意表达。
这也再次证明,科学需要人文作为支撑。蔡天新对故乡的风物和历史了如指掌,甚至还有考据。他详细记录了曾经到过台州的诗人有谢灵运、孟浩然、郑虔、陈与义、文天祥等。李淼也在新书中发表对苏轼的评价:“美食第一,书法第二,文章第三,词第四而诗第五。”
给孩子一些自由,让他们喜欢和擅长的事
蔡天新15岁就考上大学,如今是数学家,也是诗人。李淼曾是当地高考状元,后成为理论物理学家,提出了全息暗能量模型;周忠和考入南京大学,现已是中科院院士。
奇怪的是,在童年时代,他们从未“卷”学习;到了高考时,他们都成了“学霸”,进入全国知名学府深造;几十年后,他们更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相比之下,现在不少孩子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学习和应试上,看似付出很多,但令人遗憾的是,面对丰富的世界,更多的学生往往只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更多学生?三位科学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一个词——自由。
李淼认为,不少孩子从读小学开始,就进入了应试教育的轨道,这“简直是在浪费人生”。“应该给孩子们一些自由,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是擅长的事。每个孩子将来回顾自己童年时,都觉得这是一个黄金时代。”李淼说。
蔡天新认为,教育要达成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人获得自由的心灵。要给孩子一些自由,允许他们有一些特立独行的想法。更何况,当时代快速发展,一个人未来需要学习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学校所能教授的内容,个人的学习能力将越来越重要。
在现场,他还专门援引了李政道先生培养年轻科学人才时提到的三个才能:首先是很好的理解能力;第二是要敢于提出问题;第三是过人的记忆力。蔡天新还补充了一点,想象力也非常重要。每个孩子天然拥有好奇心,但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获得想象力。所以,家长和老师不仅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同时通过教育提升他们的想象力。
周忠和表示,除了遗传基因外,小时候的教育和经历实际上对人的成长、对人生每一个阶段的选择都有关系。正如他从小亲近自然的经历,和他现在从事的古生物学研究很有关系。“所以,学习固然很重要,但首先要尊重内心的召唤,然后以放松的心态,将更容易找到人生的兴趣。”
那么,假设孩子的天赋没那么高,学得慢一点,又该怎么办?蔡天新用飞鸟和青蛙打了一个比方。“像牛顿、杨振宁这样的飞鸟在天空翱翔,看见了世界运行的大致规律;而普通人作为青蛙在地上奔走,发现了新的池塘,同样也发挥了自己的价值。”
文:储舒婷图:储舒婷摄受访方供图编辑:吴金娇责任编辑:樊丽萍